當下的招聘市場,各種招聘方式層出不窮——電子郵箱投遞簡歷、企業開辟網絡申請通道。在網絡申請的圍攻中,傳統招聘會依然紅火。在業內看來,這源于招聘會獨特的“美妙之處”:對招聘方而言,“面對面”可以“驗證”簡歷信息的真實性;對于應聘方而言,這是讓自己的簡歷在千百份A4紙中脫穎而出的機會。
招聘會現場面試不同于正式面試,招聘人員坦言,這是一個“對眼”的過程,面試時間不定,面試問題也比較自由,對看得上的學生可以談個十幾分鐘,對看不上的學生就禮節性地收下簡歷,外加一句“我們會考察你的簡歷,再通知你面試時間”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,獲得招聘人員的垂青,不妨了解一下招聘會面試“七戒”。
條:衣冠不整,不得體
招聘會上,學生的著裝兩極分化得厲害。一些穿上了套裝,以表示對招聘會的重視;另一些則衣衫不整、睡眼惺忪,面試時嘴里還嚼著口香糖,在“印象”上就敗下陣來。
第二條:抓耳撓腮,沒自信
“淡定”,是連續幾場招聘會上,企業招聘方強調的面試素養。抓耳撓腮、摸鼻子、抖腿,很多學生一緊張,就出現過多不必要的肢體動作,在招聘方看來,這是由不自信引發的不自在。面試時的不自信主要源于“沒話說”。其實,面試話不在多,關鍵要挑重點,挑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,挑自己的專長與企業招聘要求相匹配的地方,抓住這兩點講清楚即可。
第三條:打出“廣告語”,無意義
“給我一個機會,我將改變世界!”諸如此類的招聘語在應聘學生看來很振奮人心,紛紛把它打印在簡歷“座右銘”一欄,可你是否想過,企業每天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,60%以上的簡歷都會有這樣的勵志口號。
“企業對這些口號已經產生了逆反心理,同時,這些口號也毫無意義。”在智聯招聘的凌海看來,企業不是慈善機構,不是學校,不會因為一個口號,就隨便派發機會。對此,不少人力資源方面的業內人士就提出,學生與其說些口號,不如多在簡歷、面試時介紹一些成就、經歷等“干貨”,換個角度思考這句口號——不是讓企業給你一個機會,而是你要抓住一個機會,讓企業了解你。
第四條:背錯企業口號,沒誠意
企業文化,代表公司的整體做事風格、價值觀念,愈來愈受到公司的重視。在招聘會上,企業文化是不少企業面試的“必問”題。
其實,企業文化并不難了解,只要事先登錄企業的官方網站就可以略知一二,如果時間不夠,在招聘會現場觀察也可以。細心觀察,求職者可以從中窺見企業的文化,不然,只會給人毫無誠意的印象。
第五條:父母護駕,長不大
近兩周的招聘會上,“三人行”頻頻出現——父母左右護駕,陪著孩子來投簡歷,這種“長不大”的現象在本科生、碩士生、留學生中都有。
第六條:貶低“前任”企業,不專一
不管是應屆大學生,還是畢業兩三年的“職場新人”,在簡歷上都會有一些企業的工作、實習經歷,對于這些“前任”,或者“現任”,切忌為了博取招聘人員的歡心,一味貶損。要知道,招聘人員對相關企業的了解肯定比你多,你打壓“前任”會給招聘方留下“不專一”的印象,企業并不愿意招募那些“忠誠度很低的叛兵”。
第七條:簡歷漏寫聯系方式,太烏龍
一頁簡歷一目了然,經歷、學習都很出色,面談甚歡只等通知,無奈電話就是遲遲不來。一位大學指導中心老師告訴筆者的一個求職故事就屬于這種類型。這是一名學生,可是連續幾個月,投出去的簡歷都石沉大海。老師納悶:“是不是簡歷出了問題,再仔細看看!”結果發現,簡歷上內容完備,教育、實習、成績、獎勵一應俱全,獨獨缺了聯系方式!
記得在簡歷上寫上手機!不然再好的企業,也永遠聯系不上你,再好的面試表現也白搭。
上一篇:如何規避求職五硬傷
下一篇:[視頻]千鋒企業雙選會第二十六季 尋找實力派
掃碼匿名提建議
直達CEO信箱